顿开茅塞网顿开茅塞网

任泽平对话江南春:流量、品牌、破圈和商业

来源:泽平宏观

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的任泽消失,导致许多行业开始了存量博弈,平对品牌破圈而存量博弈导致了价格血战,话江和商一方面,南春价格不断下行,流量另一方面,任泽流量成本不断上行,平对品牌破圈进而又导致了企业利润越来越薄,话江和商深陷于促销战、南春流量战的流量恶性循环之中。

4月20日,任泽创始人江南春携力作《破解增长焦虑》《人心红利》《抢占心智》,平对品牌破圈对谈经济学家任泽平,话江和商深度分享“破解增长焦虑,南春打造企业品牌的流量护城河”。

任泽平老师称赞《人心红利》帮他意识到广告品牌的重要。大卫·奥格威的《奥格威谈广告》完全颠覆了他对广告的认识。认识到这种品牌的定位、广告的破圈是如此的重要。

本文整编自:江南春X任泽平“破解增长焦虑:打造企业品牌的护城河”直播演讲及江南春主编新书《破解增长焦虑》

什么才是好广告?

任泽平:广告和品牌非常重要,甚至可以成就一家企业,我看了大卫·奥威格的《奥格威谈广告》,完全颠覆了我对广告的认识。我才认识到品牌的定位、广告的破圈如此重要。与生活、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的很多,深入人心的东西可以打造百年老店,它占据的地位,很难攻克。您印象最深刻的成功品牌广告是哪几个?

江南春:农夫山泉有点甜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广告。还有它后面的“大自然的搬运工”,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是深深的。“怕上火喝王老吉”“困了累了喝红牛”“飞鹤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”,比如在广东,王老吉原来是个凉茶,大概是2亿左右的生意。如何成为一个全中国都在喝的茶呢?从一个地方品牌变成一个全国性品牌?如果没有“怕上火喝王老吉”这样一个调动消费者认知的广告语,它不足以形成一个全中国都喝凉茶的局面。产品可以卖2亿,也可以卖250亿,区别是有没有打进消费者心智中选择你还不选择别人的理由。

任泽平:尤其是消费品,它深入心智尤为重要。我分享一下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广告,我可能只是看到了现象。因为您研究了几十年,可以看到它的本质,它为什么能成功。

我和江总有一位共同的老朋友,就是洋河的化霜总,化霜总很了不起,他写的广告词洋河“男人的情怀”,这个广告词怎么说的,“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,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”。

江南春:它就是打造了蓝色经典,“男人的情怀”,讲男人的情怀、男人的心胸,喝了洋河蓝色经典男人是有胸怀天下的东西,实际上这是酒的一种广告做法。酒的一种广告是写一个功能,提供一个功能。还有一种所有的消费都是自我人格的投射,你为什么要抽万宝路呢?因为你想变得像西部牛在一样很man,这是你向往的生活、向往的人,想变成这样的人。我喝洋河蓝色经典,说明我是一个有胸怀、有情怀的男人,如果你喝习酒精品,说明咱俩是君子。如果咱们喝的是,说明我们是文人雅士。如果我们俩喝的是舍得,说明我们懂得人生智慧。酒有几种定位方法,一种是国酒茅台,占据了社交货币最高点。

不同商品是情感定位和自我人格投射的定位。这叫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,有形价值就是我可以帮你驱火、提神,无形价值是我象征了你自己。豪华尊贵的人开奔驰,喜欢驾驶乐趣的人开宝马,喜欢安全的人开沃尔沃,喜欢电动的人就是特斯拉。你买特斯拉表达的是对马斯克这样的一种科技狂人风格的认可认同。所以广告要么卖的是情感的认同、文化的认同,要么是卖的具体的竞争性功能。

任泽平:大师就是大师,我们看到了现象,江总直接给我们进行了总结。广告打的是两点,一个是你的认同感。另外是功能性,它解决了你的问题。

任泽平:您写了很多的广告词,帮了很多企业,有的是您亲自上手写的。《人心红利》值得每个人阅读。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,全是折角,做了很多笔记。书中很多词我也会背了,比如怎么写一个好的广告词,叫“逼死老板、寻找销冠、访谈终身客户”。什么是一个好的广告呢?“客户认、销售用、对手恨”。你这本书也深入了我的心智。

这里想问的一个问题,您写过的这些广告词里得意之作有哪些呢?包括您讲的世界上、国内那些成功的品牌广告和您写的品牌广告,为什么到最后它们能成功呢?

江南春:先不说自己,其实写品牌广告这不是个创意,而是个套路。我认为套路是方法论。如何写一个品牌广告,主要看你的产品优势点,你的产品优势在什么地方。第二,它跟你竞争对手的差异在什么地方。第三,消费者的痛点。它必须是三点合一。

很多人写广告会从自身优势出发,但如果你的优势和竞争对手差别不大,是没用的。你的优势点很好,跟竞争对手有很大差别,但是消费者不关心的问题,也没用。所以必须是三点合一。如何做到这三点合一呢?就是我说的顾客认、销售用、对手恨。

好的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,凉茶预防上火顾客认。销售用吗?“江总你嘴角裂掉了,怕上火喝王老吉呀”,销售推销时也会用。对手恨吗?中国新消费这么多人创业,基本没人敢做凉茶,你也许能做一个凉茶,但是在消费者心智中能不能打赢王老吉呢?它的护城河已经很深了,你根本卷不动它,所以品牌的护城河很深。

任老师可以讲宏观中国十大预言,我就不敢写这种文章,在这个领域我没有光环,没有办法写出这样的文章,别人也不会看这样的文章。所以在某个领域消费者公认他很强,他才可以说Just do it这种广告。好的广告其实写法上是一个套路,仔细推导和分析是有原理的。就像任老师分析很多东西,是从周期论分析,是有方法论的,而不是凭感觉。我们两个在各自的行业中都是凭一个方法论来做事。

如何占领消费者心智?找对词,进心智

任泽平:其实不同的领域到最后都是哲学问题。你看到的是现象,底层的逻辑是哲学。我们分析经济形势,我们讲经济周期,背后有很多是人性的问题,人性就是哲学问题。品牌深入心智,老大、老二、老三怎么打入用户的心智,采用不同的策略,其实都是方法论。方法论再往上就是哲学。

我的垂类是财经垂类,您相当于跨圈到我这里,大家希望江总在广告品牌方面有哪些成功的作品,成就了哪些企业,您举几个案例。

江南春:不能说成就了任何企业,我觉得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创始人自己的成功。我们由原来在一起共创,共创之后能进行助推,利用我们的方法论给合作伙伴带来一些思考路径。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方法论。你刚刚说到了沃尔沃,沃尔沃在全世界占据了一个独特的定位,奔驰是豪华尊贵,宝马是驾驶乐趣,沃尔沃是安全,特斯拉是电动,这些优秀的品牌都是占据了一个词。在这个词的过程中,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个词宣传点找到,它也会碰到问题。比如很多消费者认为宝马、奔驰也安全,既然宝马、奔驰同样安全,我为什么买沃尔沃?这样就会遇到一个问题,沃尔沃怎么说出我的安全跟别人的安全的区别,值得大家信任?我就用了当时的方法论。我也不知道答案,怎么解决这个问题。我跟沃尔沃的董事长、总经理做了很多交流以后,我们要寻找共同的答案,破解这个难题。

第一逼死老板,把老板逼得无路可走,只能用一句话说出选择你,而不选择BBA的理由是什么。第二阶段,我访问了他们十几个各地4S店的销冠,我说销冠之所以成为销冠,他一定做对了什么。在别人看来安全是一种标准,在沃尔沃看来安全是一种信仰。

沃尔沃认为爱和生命是不可辜负的,别人把安全当作一个标准,当作一个档次,沃尔沃当做底线、价值观、信仰,这是它的安身立命所在,这就是沃尔沃之所以在安全上走了百年历史的核心价值。在他们心目中什么是豪华?安全才是真正的豪华,家人的安全比一切豪华都重要。这是一个有情感打动点,它不是买不起其他的,而是他对家人的爱大于了他外表自我炫耀的需求。

任泽平:申明一下,我们讲的是案例,不是在给企业打广告。沃尔沃广告深入人心,优势点、差异点和客户痛点,成功的三要素,这个广告三点都具备了。

跟所有的消费品一样,商品买的是一个身份认同,或者买这个东西为了彰显我的价值观或身份。但有的商品是实用。您怎么看待产品的价值?

经济学上叫炫耀性消费。为什么叫炫耀性消费,女孩子为什么要留长指甲,涂指甲油,要买名牌包,男人为什么要买BBA?这其实是一种身份认同,奢侈品都讲一个阶层认同,贵族血统,皇家文化,其实背后的功能可能差不多。

不瞒江总说,我刚从国务院处长下海的时候,原来一个月7000元,下海以后,工资卡上突然多了几十倍,也不知道怎么花,男的也没什么消费。我就给自己订做了十套杰尼亚的西装,后来西装到现在有的还没轮到穿一次。后来,我进入了一种低欲望社会,现在一身行头加起来,可能就是几百元。网友经说,任老师你戴了一只大金表。跟大家说,这是表,普通实用环保。为什么戴它呢?它准时,而且永远不用装电池,也不用像机械表天天晃。我现在开始追求怎么简单,怎么生活。

江总分析一下,像我这种现象,奢侈品品牌、豪车不都气死了?

江南春:一个产品的价值,有很多人喜欢性价比,性价比是什么呢?商品的价值含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。所谓性价比好不好,它不是只有有形价值和无形成本的比较。一个品牌真正的价值取决于它的无形成本有没有足够被降低,和无形价值有没有被足够拉高。无形价值的降低来自于什么呢?信任是最大的成本。

无形价值怎么拉升?无形价值包括一个人在乎什么,最早他在乎身份象征,比如我要穿杰尼亚的西装,这是一种身份象征,穿上去有自信。等你的收入很高了,觉得这些东西不足以了,任泽平同志穿了一身杰尼亚的西装,是新闻吗?毫无新闻价值。任泽平的老师穿了一套99元的西装,这是很有新闻价值的。

最后可以发现核心问题是,你的追求从一个身份象征转化到人生的文化认同、情绪共鸣。有了这个东西以后,对我的情绪产生了什么样的抚慰。商品不仅要提供功能,更要抚慰心灵和情绪。男生从身份象征以外,越过那个拐点时,就会走向文化认同。你想赢得的东西不是靠外在的西装赢得的,如果有很多同志们,泽平老师的粉丝在泽平宏观中读到经济预测,进行了一些投资和事业上的改进,最后能解决自己的问题,找到很好的出路,宏观指导他做了很多人生的创业、投资等等,取得了很好的成果。如果有一天他跑来跟任总讲,因为他听了你的东西,取得了什么什么,任老师会无比的开心,因为他追求的是这个东西,他找的是一种无形价值的满足。

让我做广告,为什么不觉得累呢?从早上八点干到晚上两点。因为我做出了一个个作品,就想以前写诗歌会为什么不累呢?给很多女生写诗歌很开心。作为商业战争你分析了它,用你的方法论解决了这个问题,最后分众引爆了这个品牌。这个时候一个个作品在中国成功。有一次新浪的总编邓同志访谈我,说我的墓志铭是什么。我说,以后在墓碑上刻一个字,中国牛逼的品牌都是这个人帮助推出来了,我就很高兴。我相信任老师到了这种程度,期待我们所做的事、写的文章、写的书,对别人的创业道路、对别人的发展道路、投资道路,有过那么一些正面的影响,我们就很高兴,这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事情。

任泽平:江总讲得特别赞同,在经济学上讲叫消费升级。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对他人的价值,其实最高等的是炫耀情怀和精神,炫耀你对这个社会的贡献与价值。我作为一个学者,其他的都不炫耀了,就炫耀呼吁了新基建、放开生育,在经济低迷时坚持说真话,坚持为改革、为民生发声。虽然会顶着一定的压力,也会引来一些舆论压力,包括一些方方面面的压力。但是若干年以后,老任在当时做了他该做的事,这人可交。

我再问一个问题,江总讲了很多成功的案例,客户认、销售用、对手恨。三个点,优势点、差异点、消费者痛点,三点合一。江总之前讲过红牛的案例,困了累了喝红牛。后来红牛没有坚持一直打这个广告,它换了一个广告,结果它迷失了自己,给另一个品牌提供了一个市场空间和机会。

江南春:我一直说广告不要随便折腾,不要每次换新概念。大家觉得找出新选择、新概念有很大价值,我认为折腾反而会把原先产生的资产带来巨大的风险。反而一个东西反复说,深入人心,成为标准、成为常识、成为不加思索的选择,叫潜意识的选择,这就叫品牌。

如何看待流量?

任泽平:好的广告有几个要素,我就总结下江总的分享,结合我自己的体会。第一是重复,除你具备前面的要素以后,成功的广告就不断的重复,重复完了以后,成为了大家的快思考。成为第一选择。你一旦占据了这个市场和心智以后,不要轻易让开。你一让开别人就占据了,你再往回抢就很麻烦,就跟攻山头一样,攻和守是两种态势。攻很难,守是相对容易的。商战也是战场,也涉及到很多员工的就业。

我是一个读书人,我觉得做任何事,做人做事发心要正。《人心红利》这本书特别推荐给大家。这本书是我看过的,当然我才疏学浅,郑重的给大家推荐,这本书我看了5遍,是这么多年我看过的,对我影响在品牌、广告、商业领域,这个应该至少是排在TOP3的一本书,应该是今年我看到的最好的一本书。

现在大家都有流量焦虑,您也给大家讲说不要有流量焦虑,应该用品牌,品牌是自带流量的,你同样打广告或者烧流量,有品牌的也会比没有品牌的效果更好。但品牌也是原来流量积累出来的,流量和品牌之间,有什么样的区别、配合和相互借力和定位?

江南春:我觉得过去互联网崛起的10年中,大家把流量当作了生意的核心,抓住流量红利崛起的公司有很多。但你穿越周期去看,泽平老师穿越了很多经济的周期,我们也穿越了很多中国的新经济的周期、新消费的周期,你可以发现很多时候、很多公司是抓住了所以叫某一步的流量红利。比如说我抓住了小红书的红利,我抓住了抖音的红利,我抓住了直播的红利,再早我可能抓住了淘宝的红利成了淘品牌等。这些过程当中,每一波红利都会造就一些品牌,但发展时间长了,穿越周期来看,可以发现凡是靠流量红利起来的,它如果没有转型成品牌,可以发觉他从哪里来的,很容易回到哪里去,因为流量的红利会消失。

在互联网开始时都会有红利,红利到后面大家都去竞价了,流量是竞价的,精准的流量就这么多。所以等你起来了之后要更大发展的时候,流量竞价会吞噬你的利润,所以流量不是生意的根本,流量是品牌赢得人心的结果。平台的流量也是来自于品牌赢得人心之后的结果,所以我觉得流量本质上是一种渠道。

以前我们的渠道是什么?是家乐福、沃尔玛,我们的渠道是国美、苏宁这些。后来互联网电商平台起来,他们成了主流渠道。但这些渠道都有一个特点——打折促销,价格不断的往下错,流量成本的进价不断往上来,最后你可以发觉一旦流量红利一过,价格往下降,流量(成本)往上涨就是双杀,所以你的利润就被挤压掉了,你生活的就很内卷。

反观,如果你是强品牌,本身自带持续免费的流量,任何一个渠道上来,消费者都会主动去找这些品牌。所以如果你是强品牌,到哪都好。

任泽平:越是经济不好时,资源都在向头部集中。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垂类把流量都集中到头部,怎么破圈获取新的流量?突破品牌的瓶颈?企业如何走出舒适区,破圈打造品牌?

江南春:实际上大家也可以看到破圈非常重要,因为很多企业很大程度上它的增长限制受制于什么,知道的人太少。

那么怎么去破圈?很大程度上要更多的人知道你。很多创业公司战术上过于勤奋,很多时候不断的追求精细化运作,但实际上你做了几亿之后,你的精细化运作的作用已经不大了,这是一个90分和95分的区别。

核心问题是什么?破圈,不要在湖里待太久,要到海里去看一下风景,否则的话你湖里破圈再多,你也还在湖里。所以到了海里,就会看到别样的风景。所以我觉得引爆破圈让更多人知道你,从一个网红品牌变成一个公众品牌,你才拥有一个巨大的突破。

企业处于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品牌打法和增长方式。

第一阶段,从零到两三亿到几个亿的时候,你需要精准分发、精准种草、渠道精耕,战术上要反复的去精炼。

第二阶段,几亿到二三十亿、三五十亿的时候,它需要是品牌破圈,成为某个品类之王,并去开拓这个品类。

第三阶段,到了二三十亿、五十亿向一般百亿进军的时候,你要开创更多场景。比如绝味鸭脖的广告是什么?广告叫麻辣鲜香绝味鸭脖,消费者就吃的挺好。但现在都吃过了,你再说绝味鸭脖,大家就没啥感觉了。你怎么刺激它的销量,你再上一个广告,比如没有绝味鸭脖加什么班?回家一看没有绝味鸭脖追什么剧、看什么球?商场一看没有绝味鸭脖逛什么街。这个时候你看,加班一定要有绝味鸭脖吗,看球一定要绝味鸭脖吗?有的话当然很好,所以你触发、激发了潜在需求,最后激发了商业增量。这就叫我们刚才说的,它带来的是场景触发,带来了新增量,也可能会是因为它渠道的复用。

第四阶段就到了100-200亿以上,你成了领导品牌,接着要向领袖品牌进军。这个时候就像just do it,运动精神普世价值,它就开始价值观输出、文化认同、情绪共鸣。这时的可口可乐不仅是代表一个很爽口的可乐,它代表的是快乐文化,代表了是这种精神意义上的象征,成了文化的认同和精神价值的认同,引领了产品的进一步的拓展。所以我觉得这是不同阶段的企业有不同阶段的增长方式。

任泽平:一开始你要在自己的垂类成为第一,要做的更大的话就是要破圈,要获取更大范围的认知,我最近也在破圈,我已经除了做经济学研究之外,转型为情感博主。主要是什么呢?做有温度的研究。

以前一直忙着在奔跑,这两年可能也因为疫情节奏慢下来,静下心来看看书,想想人生、想想一些哲学的问题。

而且宏观数据其实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它不是冰冷的,宏观数据其实是有温度的、有情感的。数据是在给我们讲故事,讲了一个又一个的我们的关于汗水、泪水、奋斗、失败、挫折、希望、梦想和光的故事。最近我想我要做点有温度的事,所以就是说转型为情感博主。

江南春:你可以转型成能量博主,因为你写的东西给大家很多的正能量。我们经常说的悲观者正确,乐观者前行。大家都在很悲观的时候,世界其实也没那么悲观,很多的危机的产生,看你怎么想。实际上真正有雄心、有定力的人,都可以把每一场危机变成一个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情。

我自己一直的看法是,其实每一个登山的路上都会有很多痛苦、犹豫的时间。我们2003年创业的时候碰到SARS,2003年自己有几千万人民币一次性投下去,我哪里想到会和SARS同步,但是SARS之后不是迎来了黄金5年吗?最5年的时代,2003年到2007年。2008年之后就入世 ,2008年其实我们碰到了金融风暴,美国股价从86亿美金跑到了6亿美金,8没了,只剩下6了。当时全球金融风暴,有点像现在中概股受很多影响,但是你可以发现我们坚持下来了。如果看10年之后一切都好,在当时看要死要活的,但是10年坚持下来不就一切都好吗?

这时候我们还是要保持乐观,还是要对自己说其实我们熬过来、扛下来,回头一望,10年之后一切都好。

什么样的品牌才能穿越周期?

任泽平:您对创业者有什么建议?从零开始,怎么打造自己的品牌?对于老品牌,我们其实有很多老品牌。最近的红豆,还有当年的波司登,包括您说的李宁。它都要存在一个重新焕发青春,赢得年轻人认可的一个过程。您有什么建议?简单讲对于创业者和老品牌,您有什么不同建议?

江南春:新品牌和老品牌打法是完全不同的。

创业者的新品牌很重要的问题是,创业首先要在消费大脑中找到一个位置,一个竞争性的切入点。你为什么做这个事?是因为别人已经做了,所以你想跟进,我做性价比更好,这个方法行不通的。在一个过剩经济的时代,每个人都这么想,最后做出一堆同质化的产品。最后又是杀价内卷,所以是走不通的。你应该看到在这个市场上,一进来要问自己,我要进入这个行业有没有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,这是一个竞争性切入点。

找到竞争性切入点,然后把公司所有的资源。从研发、宣传到所有东西的资源,都要利出一孔。要实现在消费者经济当中打赢这个点,所以我觉得创业不是先在现实世界中创业,是先在消费者大脑中创业。先在大脑中,在这个领域的需求当中,有哪个点你可以上去,能够占据住这个山头,抢占这样一个心智中的切入点。

有了切入点之后,尤其是做消费品,没有什么东西你做了别人没法做。一定会有人来卷你,你看到了一个竞争性切入点,有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,接着别人都来卷你。

有了这个开创性的东西后,抓住时间窗口。这个时间窗口是别人还没想到,你已经把它做出来了,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开始引爆。我们叫饱和攻击,最终的结果是占据心智。这时候你可以发现,别人在来卷你的时候就在帮你做广告。别人在来卷你的时候,每一块钱投资很容易被你吃掉,你就成为了这个品类的代名词。别人投放的每一块钱,五毛钱是为你投的,你就成了虹吸效应,成了行业黑洞。

老品牌不一样,我认为老品牌有三个方法。

第一种是因为品牌老化,这时候品牌要重新焕新,重新定位。比如波司登,重新定位过程当中做了全球销量领先热销的羽绒服专家。优衣库在中国大行其道,优衣库什么都有,波司登只做羽绒服。优衣库性价比很高,399元、499元。作为一个羽绒服的专家,他就做成高端,1599元、2000元左右。现在做到5000元,走到高端市场当中,用更好的面料、更好的技术、技艺,更好的材质做到更高的护城河中去。

第二种是做第二曲线。大家知道洽洽是瓜子大王,全球瓜子最大的公司。但是瓜子做到几十亿之后怎么生产?大家吃的量就这些,怎么增长?你可以发现,首先瓜子在往更高端、更多口味发展方向。更重要的问题它出了坚果,坚果跟瓜子都是竖果。怎么做?可以发现叫每日坚果,通过一个生活方式性的产品切进去。每日坚果切进去之后,可以发现洽洽小黄袋就成了每日坚果之王。这时候你可以发现它引爆了每日坚果,它就变成了两条曲线。一边坚果潮流走向,中国人未来带种子的东西实际上是能量之源,所以坚果是一个对人健康非常有帮助的东西。瓜子和坚果有两条路走,第二曲线就起来了。我觉得一个企业起来渠道能复用的情况下,形成产品矩阵。在渠道复用、研发复用情况下,开创更多的产品矩阵。

第三是场景触发,有更多场景能触发出更多的销量。比如说小罐茶,就是现代中国茶。中秋至小罐茶,这一路走来,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。你可以发现,它也可以是说春天买小罐茶,祝你春天快乐。你可以发现小罐茶在春天、中秋各个位置上,能够给你带来了非常多场景的触发。对于一个成熟品牌来说,你在打这个品牌知名度,可能不带来(任何效应),因为它知名度也很高了。需要的是什么?需要的是场景触发,触发了潜在的需求再带来商业增量,这个非常重要。

任泽平:我刚才看到很多网友留言,说今天赚到了,今天我们非常有幸中国最优秀的品牌广告专家和企业家江南春先生,给大家讲的非常通透,书我看了五遍,很有启发。江总曾经给、沃尔沃、飞鹤奶粉等写过非常成功的广告词,后来江总给我们写了一个,“看懂宏观趋势,把握投资机会,就看泽平宏观”。原来我们的发心是做专业的宏观经济和财经研究,实战经济学,打的是专业,但后来我们发现被知识诅咒了,因为更多的要站在用户角度讲“看懂宏观趋势,把握投资机会”,你的价值是对于用户的价值,这当然也是我们的发心。

最后,江总您再给我们总结两句。

江南春:做同质化的事情,就会越来越容易被淘汰,这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。

人口红利结束了,但人心的红利正在展开;

流量红利结束了,但品牌的红利正在打开。

人们对精神的需求日益增加,爱美、爱玩、爱健康,怕老、怕死、怕孤独,缺爱、缺心情、缺刺激。在三爱三怕三缺里面,很多精神的需求还有巨大的可能,所以把握人心、把握人性还有巨大的生产空间。

未来会迎来品牌的创新,品牌集中度也会越来越高,品牌具有创新能力和头部品牌会越来越强。

让我们用确定性的逻辑打赢不确定的市场,打造出更多从同质化转向差异化,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,从制造驱动、渠道驱动转向顾客认知驱动的中国品牌。

赞(61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>顿开茅塞网 » 任泽平对话江南春:流量、品牌、破圈和商业